唐朝著名宰相狄仁杰在任豫州刺史時,辦事公平、執(zhí)法嚴明,深受百姓稱贊。后來,皇帝武則天把他調(diào)回京城,委以重任。 有一天,武則天對他說:“你在豫州時,名聲很好,但也有人揭你的短,你想知道是誰嗎?” 狄仁杰回答說:“人家說我不好,如果確實是我的過錯,我愿意改正,如果陛下已經(jīng)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,這是我的幸運。至于誰在背后說我,我不想知道,這樣大家更好相處些?!?nbsp; 無獨有偶。宋朝呂蒙正初任參知政事時,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簾內(nèi)指著呂蒙正說:“這小子也當上參知政事了呀!”呂蒙正裝著沒聽見走過去了。和呂蒙正一起的同事非常憤怒,下令追問那個人的姓名。呂蒙正急忙阻止。他說:“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,我終身不能忘記。不如不知道為好。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,對我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?!?nbsp; 狄仁杰、呂蒙正之所以名垂青史,與他們“不記人過”的度量不無關系。不記人過,就是以寬容之心待人,以包容之心處世;它不是膽小怕事,而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(yǎng)。俄國詩人普希金說過:“不會寬容別人的人,不是真正的英雄?!倍挥浫诉^,恰是一種英雄氣概的表現(xiàn)。 與人共事,難免會有摩擦。當別人有損于自己,甚至是貶低自己的時候,我們能否做到像狄仁杰、呂蒙正那樣不記人過呢? |